清晨,一缕阳光洒了下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今天夕瑶起得很早,她打算去城里把昨天刨到的三七拿去镇上的医馆卖掉。
煮好早饭的李秋娥看到婆婆起来了,她放下水桶来到夕瑶面前说话:“婆婆,你今天这么早就起来了?孩子们都还在睡觉呢。”
“没事,我今天打算进城一趟,昨天挖的草药我想拿去卖掉换些钱买点粮食回来。”看着半背篓的药材,夕瑶盘算着说。
早饭也没吃,她就准备背着东西出门了。
来到村口的地方,牛车早就等在那里,赶牛车的是村里的李大爷,李大爷今年五十岁了,家里三儿一女,生活得还算不错。农忙时就在家里劳作,不忙的时候每天都赶着牛车拉人去城里。车费也便宜,一个人就两个铜板。
早年李大爷家条件也一般,是个在码头上做苦力的劳工,勤勤恳恳一辈子也没存到多少钱,年纪大了扛不动了,所以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才买了这架牛车。
每天跑一趟一来一回也能整个二三十个铜板。
在这个贫穷的地方一天有个二三十个铜板收入也算很不错了。
清河村离镇上挺远的,如果靠双腿还不知道要走到啥时候去了。
看到夕瑶背着背篓来坐牛车,李大爷还挺惊讶的,因为这么多年夕瑶好像都没进过城,更别说坐他的牛车了。
等夕瑶准备上车才看到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了。有同村的,也有邻村的。
上车后同村的何嫂子看到夕瑶背的背篓好奇的问:“夕瑶,你背的啥?”
因为夕瑶在药材上铺了一层草,所以其他人是看不见下面放的东西。
“没什么,就是一些野菜,家里的粮食不多了,我想去城里看看有没有人买野菜。”夕瑶把背篓往自己身边挪挪。
她才不会说实话,这个何嫂子可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但凡她知道点啥,明天整个村子的人都能知道。
何嫂子见夕瑶这样说露出了一脸嫌弃的表情,她知道老陶家分了家,现在夕瑶家里估计也不太好过,有句话说得好,人穷就是罪,她忙挪了一下身子离夕瑶远点,为啥?因为她怕夕瑶找她借钱借粮呗!
看她这副样子,夕瑶也把头侧一边去不再说话,何嫂子跟着她身边的秋婶子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村里的东家长西家短。
牛车晃晃悠悠的走着,这山路又是坑坑洼洼的,摇的夕瑶都快吐了。
一个时辰后终于到城门口,高大的城墙上写着“秦淮城”三个大字。
夕瑶所在的清河村属于秦淮城所属管辖范围,秦淮城很大,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子有十几个,清河村只是其中一个中等人口的村子。
到了城门口就开始显示他的热闹了,排队进城的人络绎不绝。
夕瑶拿出仅有的两个铜板付了车钱就跟着人群一起排队进城。李大爷好心的提醒她晌午的时候在这里集合,如果晚了就得自己走路回去了。
夕瑶谢过李大爷后往城里走去,一进城里,热闹的场景就吸引了夕瑶的注意力。
城里各种小摊贩在沿街叫卖,讨价还价热闹非常。
由于是第一次进城,夕瑶也找不到方向,她只好背着背篓四处闲逛,这么热闹的场景她还是很少见的,感觉很是稀奇。
逛了一圈她也没看到有药铺,没办法她只好找人打听,最后才打听到城里只有两间药铺,同仁堂和回春堂。
两家药铺是竞争对手,同仁堂的老板姓王,是个世代行医的大夫。回春堂老板姓苏,是个年轻的大夫,听说他的师傅是宫廷御医。
跟着指引,她来到了离这里最近的回春堂,到了门口,看着眼前装修得精致大气的医馆,夕瑶感叹,这医馆看上去就很高大上,等她有钱了也要在城里买一套这样的房子。
一个个忙进忙出的抓药看诊,生意还真不错。
夕瑶在门口等着,现在她进入估计别人也没时间理她,等到最后一个人拿了药出来她才往里走。
刚进门,一个伙计打扮的人就走了上来,看到夕瑶一身补丁的衣服还背着个背篓一看就是穷鬼,于是开口赶人:“去去去,别的地方要饭去,这里是药堂,不是饭店。”
一句话把夕瑶堵得心塞,以前也看过不少捧高踩低的人,但是她还是第一次遇到。
尽管她很生气,还是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她平静的来后说道:“我知道这里是药堂,我是来卖药材的,请你帮我叫一下掌柜。”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