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推动共和国进军斐济群岛的重要因素。
受此影响,张雪峰在战后受到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2060年2月19日,共和国当局正式做出了进军斐济群岛的战略决策,并且为此集中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即包括第一主力舰队、第二主力舰队、第三航空舰队(即之前的第三舰队)、第一两栖攻击舰队群(由5支两栖舰队组成)、西南太平洋支援舰队群(拥有数支快速补给舰队与快速运输舰队),另外还有“台湾岛”号、“海南岛”号、“崇明岛”号、“太平岛”号与“库叶岛”号(库叶岛在2059年初被共和国陆军控制,并且成立了专属军管区)等5座第四代海上基地,各类作战舰船的总吨位超过3000万吨(5座海上基地的总吨位就高达2400万吨)。空中力量方面,除了海军航空兵投入了4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与西南太平洋方面航空队(包括5支战术航空队与2支支援航空队,战术航空队平均拥有700架作战飞机,支援航空队则拥有200到300架作战飞机)之外,天军还向瓦努阿图与新喀里多尼亚部署了2个航空队的600余架战略轰炸机,各类作战飞机总数接近5000架。地面部队方面,陆战队总共投入12个旅的18万作战部队,其中跟随舰队活动的一线作战部队就多达5个旅(1支两栖舰队支持1个旅),另外7个旅则部署在瓦努阿图与新喀里多尼亚,为战役预备队。如果以兵力计算的话,四大军兵种的参战人员超过70万。当然,这还没有包括在后方负责运输工作的近30万官兵。
也就是说,为了攻打斐济群岛,共和国动员了百万大军。
因为共和国海军进军斐济群岛的战略意图已经暴露,所以在诺福克海战之后,美国不但让斐济群岛上的守军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还赶在2月19日之前,也就是共和国军队发起进攻之前,加强了以斐济群岛为核心的南太平洋防御部署。虽然当时增援斐济群岛的美军并不多,毕竟向一座没有战略纵深可言的群岛增派地面部队,对防御起到的帮助作用非常有限,要想守住斐济群岛,首先就得考虑扩大防御纵深,即在群岛周围的岛屿上部署进攻性作战力量,让共和国军队在攻打斐济群岛的时候付出更大的代价。但是有理由相信,美军已经吸取了马里亚纳群岛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并没有把兵力集中在一点上,而是充分利用了南太平洋上岛屿分布密集的地理特点,在附近的岛屿上部署作战部队。根据战后获取的一些资料,当时在以维提岛为中心半径1500千米的范围内,大约有300座岛屿上有美国驻军,其中三分之一的岛屿上有军事基地、或者能够支持航空兵活动的临时性机场,在大约二分之一的岛屿上拥有可以支持小型舰艇作战的码头设施,至少有30座岛屿上拥有情报中心、而其中半数都有远程警戒雷达。也就是说,美军将整个南太平洋都当成了作战区域,并且以区域性防御来对抗强大的共和国海军。
与严密的防御部署相比,美国海军投入的兵力就过于弱小了。根据交战双方的作战记录,在斐济群岛攻防战期间,美国海军部署在西南太平洋上吨位最大的也就是几艘充当地方舰队旗舰的多用途驱逐舰,而与共和国海军周旋的主力是吨位在4000吨以下的远洋护卫舰与小型驱逐舰(这两种在战时建造的战舰采用同样的舰体,排水量非常接近,只是作战用途有所差别,远洋护卫舰相当于共和国海军专门用来执行护航任务的反潜护卫舰,而小型驱逐舰则是一种专门用于制海作战的小型战舰)。虽然美国海军投入的战舰总数并不少,光是被共和国海军击沉与俘获的远洋护卫舰与小型驱逐舰就超过了100艘,而且这些战舰也共和国海军攻打斐济群岛的作战行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共和国海军不得不在战役期间,陆续向前线增派了近200艘中小型战舰,并且让一批海上巡逻机专门执行搜索美军小型舰队的作战任务,从而对其他作战力量的部署与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美军的这些投入,并没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也没有能够阻止共和国陆战队扫荡斐济群岛。
不可否认,斐济群岛攻防战是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岛屿争夺战。
从战术层面上看,在2060年2月到2061年5月的15个月期间,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用战沉75万吨战舰、伤亡4万多名陆战队官兵的惨重代价,换来击沉与俘获美军舰船119万吨、毙伤俘美军官兵18万余人(包括近3万名海军官兵与数千名空军飞行员),以及占领斐济群岛的结果,确实算不上大获全胜。事实上,如果算上共和国海军拥有的制海权、制空权等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