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游戏竞技 > 周国平自选集 > 第28部分

第28部分 (第3/4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星际:每一只敌人都能让我变强 同步游戏属性,我成为了全球最强 全民海岛求生:我提前进入一年 全球穿越,我在塔防游戏里成神 多子多福,我在末世收女仆! 让你打怪兽,你唤醒加坦杰厄? 全民星海时代 求生游戏:末世大佬玩嗨了 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 重生天灾:我囤货虐渣称霸末世 幻光四 战争骑士,我能融合万物 我踢的养生足球 六零糙汉被末世女王轻松拿捏 重生后,医妃每天都在虐渣 我,神级辅助,带领Uzi夺冠 海岛求生:我的幸运值爆表了 1980年我回到了15岁 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 末世:开局疯狂囤物资,美女急哭了

正是他有资格作为一个作家存在的理由。

彼得堡恢复原名时,一个左派女人兴高采烈地大叫:〃不再有列宁格勒了!〃这叫声传到了昆德拉耳中,激起了他的深深厌恶。我很能理解这种厌恶之情。我进大学时,正值中苏论战,北京大学的莘莘学子们聚集在高音喇叭下倾听反修社论,为每一句铿锵有力的战斗言辞鼓掌喝彩。当时我就想,如果中苏的角色互换,高音喇叭里播放的是反教条主义社论,这些人同样也会鼓掌喝彩。事实上,往往是同样的人们先则热烈祝福林副主席永远健康,继而又为这个卖国贼的横死大声欢呼。全盘否定毛泽东的人,多半是当年〃誓死捍卫〃的斗士。

昨天还在鼓吹西化的人,今天已经要用儒学一统天下了。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真正的原因不在受蒙蔽,也不在所谓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而在一种永远追随时代精神的激情。昆德拉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其中支配着的是一种〃审判的精神〃,即根据一个看不见的法庭的判决来改变观点。更深一步说,则在于个人的非个人性,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和存在体悟。

昆德拉对于马雅可夫斯基毫无好感,指出后者的革命抒情是专制恐怖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当审判的精神在今天全盘抹杀这位革命诗人时,昆德拉却怀念起马雅可夫斯基的爱情诗和他的奇特的比喻了。〃道路在雾中〃……这是昆德拉用来反对审判精神的伟大命题。每个人都在雾中行走,看不清自己将走向何方。在后人看来,前人走过的路似乎是清楚的,其实前人当时也是在雾中行走。〃马雅可夫斯基的盲目属于人的永恒境遇。看不见马雅可夫斯基道路上的雾,就是忘记了什么是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什么。〃在我看来,昆德拉的这个命题是站在存在的立场上分析政治现象的一个典范。然而,审判的精神源远流长,持续不息。昆德拉举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我们世纪最美的花朵……二三十年代的现代艺术……先后遭到了三次审判,纳粹谴责它是〃颓废艺术〃,共产主义政权批评它〃脱离人民〃,凯旋的资本主义又讥它为〃革命幻想〃。把一个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缩减为他的政治表现,把被告的生平缩减为犯罪录,我们对于这种思路也是多么驾轻就熟。我们曾经如此判决了胡适、梁实秋、周作人等人,而现在,由于鲁迅、郭沫若、茅盾在革命时代受过的重视,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把他们送上审判革命的被告席。那些没有文学素养的所谓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些政治上的一孔之见者和偏执狂,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一个曾经归附过纳粹的人怎么还可以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又如何可以与他所卷入的政治无关并且拥有更长久的生命。甚至列宁也懂得一切伟大作家的创作必然突破其政治立场的限制,可是这班自命反专制主义的法官还要审判列宁哩。

东欧解体后,昆德拉的作品在自己的祖国大受欢迎,他本人对此的感想是:〃我看见自己骑在一头误解的毛驴上回到故乡。〃在此前十多年,住在柏林的贡布罗维茨拒绝回到自由化气氛热烈的波兰,昆德拉表示理解,认为其真正的理由与政治无关,而是关于存在的。无论在祖国,还是在侨居地,优秀的流亡作家都容易被误解成政治人物,而他们的存在性质的苦恼却无人置理,无法与人交流。

关于这种存在性质的苦恼,昆德拉有一段诗意的表达:〃令人震惊的陌生性并非表现在我们所追嬉的不相识的女人身上,而是在一个过去曾经属于我们的女人身上。只有在长时间远走后重返故乡,才能揭示世界与存在的根本的陌生性。〃

非常深刻。和陌生女人调情,在陌生国度观光,我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新奇的刺激,这种感觉无关乎存在的本质。相反,当我们面对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人,一片熟门熟路的乡土,日常生活中一些自以为熟稔的人与事,突然产生一种陌生感和疏远感的时候,我们便瞥见了存在的令人震惊的本质了。此时此刻,我们一向藉之生存的根据突然瓦解了,存在向我们展现了它的可怕的虚无本相。不过,这种感觉的产生无须借助于远走和重返,尽管距离的间隔往往会促成疏远化眼光的形成。

对于移民作家来说,最深层的痛苦不是乡愁,而是一旦回到故乡时会产生的这种陌生感,并且这种陌生感一旦产生就不只是针对故乡的,也是针对世界和存在的。我们可以想像,倘若贡布罗维茨回到了波兰,当人们把他当做一位政治上的文化英雄而热烈欢迎的时候,他会感到多么孤独。

八文学的安静

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获得一九九六年诺贝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恋爱在舞动 带十万大学生保卫大明 潮热雨季未解之谜 青梅竹马(GL) 华胥引 玻璃色的爱 网婚时代:大神,离婚吧 巧算师 重生之提线木偶 女院长的私房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