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仙侠小说 > 梁山不老 > 第75章 读信行军帐

第75章 读信行军帐 (第3/3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养崽之后我成为了月华仙尊 被女帝追杀,追着追着要嫁给我 武道之巅寻挚爱 修仙之鸿蒙炼神决 卑微苟活的反派 生肖守护神传 凡人亦可不凡 西游之蛟魔覆海 巫师:位面之子 剑落云霄 鬼帝成神 剑心争渡 凡人修仙:开局获得一座仙府 凡人流之灵狐修仙传 镇天鼎 凡人破天 我在修仙界读小说 我也想纯情,但她们不允许 国战:万古长夜 全女神豪客团

辽史》是这么介绍的: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在这里,“阿保机”被表述为“字”,还有一个所谓的“小字”——“啜里只”。显然,这里的“字”并非汉语语境下的表字,而是契丹字,而所谓“小字”,则是辽太祖的契丹小名。

这种名字模式在《辽史》中相当常见。比如其他几个辽朝皇帝:“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明扆”、“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天祚皇帝,讳延禧,字延宁,小字阿果”等。再比如大臣,则有“(萧)孝先,字延宁,小字海里”、“(萧)孝友,字挞不衍,小字陈留”、“耶律资忠,字沃衍,小字札剌”等等。

《辽史》中还收录了很多没有汉名的人物。如“ 耶律合住,字粘衮”,这里“合住”就是其契丹小名,“粘衮”就是其契丹字。但根据出土墓志铭可知,这个耶律合住也是有汉名的,叫“耶律琮”,其汉语表字为“伯玉”。换言之,此人的名字有五种形式,分别是:

汉语名:琮

汉语表字:伯玉

契丹小名:合住

契丹字: 粘衮

契丹全名: 粘衮·合住

汉语语境下的“名”和“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北方民族的语境中,同时拥有“名”和“字”则相当罕见。那么,这个契丹小名和契丹字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会不会是受汉文化影响,在“名”之外另取一个“字”呢?根据契丹文(契丹小字)墓志,契丹小名应直译为“儿名”,就是乳名。契丹字应直译为“第二名”。前者是小时候取的名字,后者是成人后的新名字。契丹人成年后的“第二名”源自自己长子的小名。契丹全名为“某某的父亲某某”,后来省略了“父亲”,变成“某某的”,也就是所谓的契丹字。比如耶律吼的契丹全名“曷鲁本·吼”的意思就是“曷鲁本的(父亲)吼”。也就是说,契丹人同时拥有契丹小名和契丹字(第二名),并非是学习汉族的,而是源自契丹民族“父连子名”的古老习俗。契丹小名自不必说,是契丹人生来就有的名字;而所谓的契丹字,就是长子小名的属格形式。

当然,到了阿保机建立契丹帝国(辽朝)时期,“父连子名”的习俗已经不是很普遍了,越来越多的契丹人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但作为这种习俗的遗存,契丹成年男子仍同时拥有“契丹小名”和“契丹字”(第二名),而且他们的“契丹字”依然保留属格形式,不过前面连的未必是长子的小名了。

随着辽代契丹人的汉化程度日益加深,他们又往往拥有汉语名和表字。如此一来,很多契丹人就拥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汉语名、汉语表字、契丹小名(小字)、契丹字(第二名)、契丹全名(契丹字+小名)。还有的人拥有汉语小名。那么。一个契丹人最多的情况下,可能拥有六种形式的名字,在不同场合随时切换!不只是契丹人,一些契丹化了的汉人也采取了这种命名方法。如辽代权臣韩德让,他的汉名是“德让”(后赐名“隆运”),汉语表字是“致尧”。根据其家族后裔的契丹文墓志《耶律高十墓志》显示,韩德让的契丹全名是“兴宁·姚哥”,即契丹小名“姚哥”,契丹字(第二名)“兴宁”。整个玉田韩氏家族成员也大多“五名俱全”。

总之,在汉化尚浅的辽代初期,很多契丹贵族还没有汉名(辽太祖的汉名“亿”也可能是后世追加),只有契丹小名、契丹字(第二名)和契丹全名。辽中叶以后,“五名俱全”(汉语名、汉语表字、契丹小名、契丹字、契丹全名)就成了契丹贵族(包括契丹化汉人)姓名的标配。

读完信,怕您对辽人姓名有所疑问,故此解惑一二,不知清楚否?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机推荐: 暗兵之王 引郎入室:王爷的无良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