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敢霸占我房,送去吃牢饭 > 第212章 亲眼见识老技术员们的思想老旧,张建国心中忐忑不已

第212章 亲眼见识老技术员们的思想老旧,张建国心中忐忑不已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她的方向 不是直播民生吗,你怎么成全能了 幸运来临:彩票中了五千万 假少爷被逐出家后,回归真豪门了 重生官路之青云问鼎 我成为了病娇姐姐的老婆 我是精神病啊,你敢惹我? 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重生1984:不负来时不负卿 修仙理论课 财富自由后,我专职收房租 香色撩人梦 我都成祖龙了,灵气才开始复苏? 从小养青梅,没想到养了个病娇 辉煌都市 光亮的少年 我和你的重逢 乡村药农 功德点亿万万,仙女任我看 一怪长百年寿命,我直接杀崩末世

听完了车间主任的解释,张建国总算是弄懂了这里为何会同时摆放四台机床,而且全都面对正中央。

一个人肯定是不可能同时操作四台机床的,但如果说这四台机床安装了不同的特殊夹具,那就可以理解了。

在张建国的印象里,哪怕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处理特殊的异形件时一样很麻烦。

异形件之所以被称为异形件,就是形状不定,并非常用的东西,因此都需要特殊加工,而且每一个异形件都可能是不同的形状。

并且有的异形件是椭圆形或者是菱形等非常规形状,正常的夹具都无法夹紧,便只能率先制作出特殊夹具来辅助加工。

关于异形件,张建国是知道的,因为他以前也搞过机械加工厂,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

只不过未来的工厂普遍都是不断优化的流水线,真正的大厂都是想方设法提升流水线工作效率的,因此张建国一时疏忽没注意到这个玩意儿。

但是听完车间主任的解释后,张建国醍醐灌顶。

便在这时,刚好有两个年纪看起来得有近六十岁的老技术员开启了机床,在他们身边则是有四个四十几岁的工人帮忙抬着一个看起来相当沉重的零件。

接着在那两名老技术员的指引下,这个异形件被安装在了一台机床上。

张建国就在边上看着,车间主任又跟着解释道:

“异形件的加工很困难,而且分内轮廓加工和外轮廓加工,有的还带圆弧,咱们这两位老技术员擅长的侧重点不同,所以需要他们一起配合加工。”

听完车间主任的解释,张建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基本上就是手动操作机床的最大弊端了,数控编程是机器控制,只要程序对了根本不可能出错,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就有很多,失误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而且加工内轮廓和外轮廓是有精度误差的,也可能会因为机床的问题出现反向间隙等会影响精度的情况,所以同时配备两个侧重点不同的老技术员进行合作加工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习惯了新时代的高科技和智能化的张建国发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需要了解和接受的事情还有很多,毕竟时代不同了。

张建国一边专注的听车间主任解释,一边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

那四个年轻一些,但也四十来岁的工人帮忙把大号的异形件装上机床后就走了,然后那两个老技术员不知道在嘀咕着什么,商量了好一会儿后才有所行动。

一个老技术员拿着图纸类的东西离开,剩下一个技术员仔细检查了一下机床后没有直接操作,而是转而看向张建国他们所在的位置,并且抬步走来。

“主任,我这儿要开始干活了,你们有什么事儿能不能去边上谈?”

这位老技术员操着浓重的口音,一听就不是本地人。

而且一脸的枯瘦,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营养不良,但是皮肤还比较白的,不像农村里的老人那样皮肤黝黑,这明显是在车间里待久了,没有受到长时间的风吹日晒。

在近距离观察过后,张建国明白了他们为何要找人来把零件搬上机床,因为这些上了年纪的老技术员们的体力已经跟不上了。

张建国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年纪,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返聘回来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对方干不了多久了,因为身体状态会越来越差。

想来这些拥有高超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经验的老技术员们肯定会有着远超常人的工资待遇,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差钱的。

像易中海这种新晋的八级钳工都有九十九块钱一个月的工资,那他们这些各大车间的中流砥柱肯定比工资更高。

既然不差钱,那吃好喝好也不是问题,可身体状态这么差,说明吃再多也无法吸收,想来是到了无法干体力活的年纪了。

想到这里,张建国心里又是一阵唏嘘。

即便是到了这个地步,这些老技术员们依然不肯传授技术给别人,这是宁可一个人都不教,也不愿意把自己琢磨了大半辈子的技术转手送给别人啊!

一直都听说这群老技术员们吝啬的很,不肯把自己的本事传半点出去,但张建国只是道听途说,还没有真正的了解过。

而今天一见,总算是明白了这些老技术员们到底顽固到了什么程度,完全不肯透露自己的半分本事,任何操作都要捂得严严实实。

就比如现在,张建国和车间主任并没有靠近,只是在机床边上呆着,其实从现在这个角度是观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机械大师[星际] 明末南海一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