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榆林小衙内 > 第144章 结党营私

第144章 结党营私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 去世当天,渣夫在和白月光领证 夙志 风月生执 全日谈赵子龙演义 大唐小说家 三国:星火燎原,平民崛起!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浮生逍遥郎 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别人办事收钱,我收阳寿 末世降临,我打造顶级安全屋 和女主交换人设后,被迫万人迷了 重生七零,在江少的怀里撒个娇 穿成后妈,拯救疼痛文学校草男主 被逼替嫁植物人,我会点玄学怎么了 哑巴小妻:热搜当天和豪门继承人闪婚了 觉醒3S级世界,召唤英雄亚瑟王

蓟辽总督刘策、耿如杞和前兵部尚书王洽,都是山东籍。以他们为首的“鲁党”集团,初步形成。

按照密谋之后的安排,刘大人不急着去北京汇报工作,而是组织剩余难民、流民,马上在被贱奴破坏的大安口关、龙井关、喜峰口等关隘,挖掘宽约六米,深四米的大壕沟。

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疏中,他故意煽情的写到:贱奴猖獗、荼毒京畿,微臣没脸居功领赏,只愿戴罪立功。

国事艰难、财政吃紧,微臣在爱国乡绅、榆林军、山西军的帮助下,以工代赈,挖掘巨型沟堑,后面还有密密麻麻的陷马坑、两尺高的大石块,充当障碍物。

目的是临时顶替破损城墙,等朝廷财政富裕的时候,再重新修缮。

真实情况是,“鲁党”趁着己巳之变,大量地主百姓死亡,或被贱奴裹挟带走。

他们就与河北地头蛇冯铨、白养粹等,当地的地主豪绅沆瀣一气,大肆兼并那些无主土地。

作为等价交换,河北的地主豪绅出钱、出人、出粮,帮助蓟辽总督,修建简易防御工事。

刘大人在奏疏中,又举荐这一次,榆林勤王敢死军的有功将领,如原山海关副总兵杨明、原定边副总兵张发、原孤山副总兵王永祚三人,作为这三个关隘的守将。

作为回报,刘策大人把这些地方,被以前地主豪绅侵吞的卫所土地,全部借机清理出来,交给三位老将。

目的是预防朝廷发不出军饷时,将士们至少还有基本口粮。

同时三位老将驻守关隘,也是保护燕山深处的根据地产业,尤其是铜矿挖掘和冶炼,相当于榆林军的印钞机。

王世钦兄弟俩和侯氏父子,也会带领燕山步兵营,配合他们防御和行动,并形成互补关系。

通过一系列操作,“鲁党”有了河北士绅地主的钱粮、榆林军队的武力,两大支撑法宝。

土地,在任何时代,都是最宝贵的生产资料。

已经不是官场小白的刘大人,在一众狗头军师的建议下,用缴获来的海量金银珠宝做筹码,还有榆林军让渡出来的军功,成功取得京城勋贵和太监的支持。

接到奏疏的年轻天子,感动的差点掉下眼泪。

看着几乎零战绩,还要争功请赏的关宁铁骑,屡立战功的蓟镇明军、榆林军和山西军,没要朝廷一文钱,还千方百计,组织无家可归的流民,立刻大搞防御工事。

收足好处的锦衣卫和太监,也回来汇报工作:三处被毁关隘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军民一心,干的热火朝天。

尤其是刚打过大仗恶仗的三支军队,没有居功自傲,甚至都不提封赏,全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每天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新工事虽然简陋,但最迟三个月内完工,基本能防御敌人的骑兵。

正儿八经的城墙,一两年内估计都不用想了,京畿平原一片焦土,去年种的冬小麦,基本都绝收了。

人吃的粮食都不够,到哪里找昂贵的糯米,做砌墙材料?北方又不产糯米,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真实历史上,进献谗言,搞死这三位,山东籍高官的周延儒,肯定把刘策大搞土地兼并的事情,打小报告捅上去。

没想到,年轻天子根本不在乎,无主土地归哪个地主所有。

只要不花朝廷的钱粮,就能快速构建防御工事,比什么都重要。

况且那里,本来就有卫所很多土地,现在是物归原主。朝廷黄册,白纸黑字都记着呢。

蓟辽总督在奏疏中,说的很清楚:三处重要关隘,至少需要一万五千个士卒驻守,加上随军家属,保守估计超过十五万人。

为防止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都出现的闹饷事件,归还卫所原有土地,让士卒自行耕种,确保基本温饱,势在必行。

太祖皇帝曾经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现在除了部分募兵,卫所土地制度,是咱大明祖制和根基,千万变不得啊。

尼玛,这大帽子一扣,谁敢反对?谁敢找茬?

蓟镇地区是微臣的辖地,咱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哪怕再苦再累,哪怕顶着千夫所指、万人唾骂,都不能让皇上失望、让将士寒心、让百姓流离失所。

除了头疼钱粮匮乏的问题,年轻天子还在琢磨,三处重要关隘的守将人选。

看到残破不堪的烂摊子,其他将领肯定不愿意,接手这些烫手山芋。

尤其是超越这个时代,所有兵书战策都没有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仙缘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